3月16日下午,由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民政分局主办,我委员会支持协办的燕山养老行业专家委员会座谈会在燕山办事处成功召开。
燕山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吴雪峰,燕山民政分局局长赵东、燕山老龄办副主任贾立杰、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石松、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产业促进部主任李立峰、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调研宣传部主任崔炜、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协调督查处处长丁卫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伍小兰、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委员会会长陈玉琢、秘书长孙应杰以及燕山地区各街道办事处领导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燕山民政分局局长赵东主持座谈会,并在会上详细介绍了燕山养老行业专家委员会职责,并对燕山地区养老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做了汇报。他表示,燕山在努力打造“1+4+X”的服务体系,全力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加大对养老照料中心、服务驿站以及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工作。接下来,燕山将制定整套养老规划实施方案,确保有序落实、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五位一体”康养机构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座谈会上,吴雪峰副主任为燕山养老行业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专家聘书。吴主任提到,希望在燕山养老行业专家委员会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助力下,燕山地区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建设燕山老年幸福新生活的宜居宜养环境。
张恺悌副会长首先发表建议,他表示,燕山养老行业专家委员会作为燕山地区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智囊团队,明确的工作方向对燕山养老行业发展进行精准分析。张副会长提到,养老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我们要对老龄群体进行准确划分,提倡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让老年群体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黄石松首席研究员提出,准确定位燕山养老,有指向性的去发展是燕山养老工作的第一步。老龄事业只关心养老服务是不够的,同时要更全面的从社会老龄化全角度去考虑。燕山人口迁移的因素变化较大,有挑战也有机遇,应当寻找到燕山的优势和特点,精准聚焦,全力打造养老示范标杆。
李立峰主任表示,康复辅具不只是一种器具,更是理念进步的观察点。他强调,现阶段康复辅具的发展还缺少一些能够指导方向的东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推动观念的进步,提升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在劳动力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提升服务质量和提升效率,同时降低社会的整体养老成本,促进养老产业化发展。
崔炜主任针对目前空置场地的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对于目前我们这块儿空置场地适合做成一个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活的养老产业综合体。包含展示区域、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养老智库、老年体验教育基地等元素,打造成集评估、租赁、销售、维修为一体的产业链闭环。
丁卫华处长从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燕山养老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燕山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以及独特的特色。在老年需求供给、适老化建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丁处长提出,燕山应当利用土地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以及组织优势,立足于医院、社区服务站等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制。
伍小兰副所长对燕山论坛提出了几点思考。她讲到, 燕山已经进入超老龄社会,整个社会形态运转,有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个是要利用长期照护去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一个是要事业和产业统筹发展,同时强调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环境,积极看待老年生活,全面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
陈玉琢会长在座谈会上提出,燕山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要契合养老服务业2.0时代的特点去布局,以标准化为基础,满足高质量的社会需求。多学习、多借鉴,融合燕山地区独特的行政特色和群体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得链条式体系。
陈会长建议,现阶段由于中日两国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大量的中国介护人员赴日本进行养老服务专业学习,为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储备技能型人才。燕山可以引入人才输出项目,打造国家级养老人才培训基地,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核心力量。
最后,与会人员针对燕山养老产业发展定位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对养老大健康如何产业化,文化养老如何产业化,康复辅具器具产业前景及在燕山落地可行性等问题展开了深度的探究。
|